燃文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大隋说书人 > 第575章 574.诸子百家如此,你我亦如此
第575章574.诸子百家如此,你我亦如此
有了五百李世民麾下的精骑兵护卫,杜如晦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天的时间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停下来过脚步,带着昨天备好的粮食,饿了就走着吃,渴了走着喝,哪怕顶着大大的日头,也没有任何停留的迹象。
而这五百骑兵确实也帮了大忙了。
甚至,裴律师见杜如晦如此心忧这两千多流民,特地把三波探哨变成了六波,为的就是把探子铺的更远,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行路难,行路难,旅途,确实是异常枯燥。
没人聊天,所有人都在望不到头的官路上闷头赶路,而这次别说村庄了,连路过了一座名为“解县”的城池时,杜如晦都没去过,直接顺着官道继续往东走。
他们要先到临猗,然后下临猗,过滦水,到猗氏,从猗氏到盐监,最后盐监县一路向东南,过虞城后才能抵达于栝。
来的时候虽然没这么麻烦,但那会儿也没出现这种贼人临门的情况。
之所以贴着城池走,为的就是真出了什么意外,可以到最近的城池驻守防御。
所以虽然绕路了一些,但起码安全系数和军队补给不用太担心。
而这一道的路途,因为人力脚程的缘故,杜如晦预估是走四到五天的时间。
第一天,一片安稳。
入夜时,队伍里的人也走不动了,帐篷一搭就呼呼大睡。
这些军卒也是如此。
但裴律师还是安排了轮班的探哨,而白日在马车里修炼一整晚的李臻也同样铺开了金光。
但这次不是光茧。
所有金光组成了如同漫天飞舞的烟尘一般的奇怪质感。
而在这种烟尘之中,任何外来的入侵之人无论隐匿手段何等高明,只要超不过笑嘻嘻那种古怪的遁术,都瞒不过他。
凭空飞舞如同萤火的金光在黑夜之中带给了人无穷的安全感。
也昭示着这个夜平稳的度过了。
第二天天明,队伍空余出来了半个时辰烧火造饭补充吃食,接着继续上路。
而比起第一天不同,今天别说杜如晦了,连裴律师也明白,这场旅途的未知危险,可能才刚刚开始。
情报传递是需要时间的。
不管那群贼人是什么身份,这两三天的功夫也该反应过来了。
所以,下一波的袭击很可能便在酝酿之中。
随时都会降临。
然后……
第二天,再次平稳度过。
队伍已经来到了滦水河边。
滦水虽然不是一条小河,但在临猗这边的河道却相对平缓,水深也不至于特别夸张。
恰恰相反,它最浅处,只没过了成人的腰。
人马过河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天黑了,没寻到最佳过河点,只能在停留一夜,明天白日在说。
而明明又平安了一夜,可大家在第三日出发时,所承受的担心却要比第二日还要多。
接着,早上刚出发,过了滦河,首先第一个坏消息传了出来。
前方的探哨回报,发现了几个伸手不弱的探子,马疾人快,没追上,被他们给跑了。
瞬间,给众人的心里蒙上了第一层阴影。
然而……
等他们过了猗氏,在盐监界碑处修整时,以主簿的命令,调动了作为河东陆运重要中转站盐监城里的一千守军帮助驻守的杜如晦忍不住挠了挠头:
“这……还来不来了?”
“……”
玄奘沉默以对,忍不住看向了李臻。
李臻也在挠头……
“咱们贱不贱啊?等着别人上来搞咱们?”
“……”
“……”
二人无言。
而趴在马车里打瞌睡的小徒弟弱弱的来了一句:
“老师,要不弟子再试试?”
“……算了。”
从虞乡出来,成玄英就连起了三卦。
可天机晦涩,就像是被遮掩了一样,什么都算不出来。
也是这份原因,才让众人对于这一路的危险更加慎重。
可这孩子也有些拗,摇摇头,起身从怀里掏出了两枚切开对半的犀角,几枚造型古朴的汉钱。
一阵叮叮咚咚……
仍然无功而返。
“怎么会这样呢……”
他看着那对半落地的犀角,喃喃自语。
……
夜空繁星闪烁。
立于官路旁的道人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抬头仰望星空。
最后轻笑着摇摇头。
而他前方,是七捧黑灰。
黑灰在暗红的岩流之中显得格外扎眼,但更惹眼的却是那立于黑灰之前的女道人。
手持拂尘清扫。
仿佛只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转身看着袁天罡问道:
“所以,这件事有儒家参与其中?”
听到她的话,袁天罡看了一眼在女道人身边的土中埋没的那半截断剑。
断剑比寻常长剑要款,约有成年人半个巴掌的宽度,剑柄处还有八个铭文,纂刻“事少如长,事愚如智”。
而从这长剑被主人拿在手里袭击而来,到被那拂尘斩断,再到主人化为飞灰时,剑身上的铭文光辉还未散尽,此时此刻犹如风中残烛,油尽灯枯。
“圣王剑势……唉。观其年纪在三十不到,便能拿上这八字之剑,想来也是儒家少有的大才了。何苦来趟这种浑水?”
听到袁天罡的话,玄素宁没接茬,而是说道:
“下一个在哪?”
“没了。”
袁天罡摇头:
“卦起虫豸,终于七星,这七人,便是晚辈这一卦最后的卦象了。”
“没了?”
站在这翔县与河东交接之处,玄素宁下意识的看向了西边:
“那边走不远,便是于栝了吧?”
“正是,前辈可要去看看道长?”
“他又不在,去了做什么?”
女道人微微摇头。
“那前辈可是要回去了?”
“嗯。”
“……”
闻言,袁天罡双眸之中的金龙再次浮现。
而同一时间,满天星斗忽然开始闪烁,跟随他眼眸之中的金龙一齐,明暗不定,好像在呼吸,又像是在流转。
片刻……
“如何?”
“天机遮掩,守初道长仍然在这一局之中,距离结束,为时尚早。”
“这样啊……”
女道人闻言,想了想,忽然拂尘一扫,那把断剑便被招入手中。
接着,一股……玄而又玄的古怪气机忽然从她手中出现。
那是名为时光的力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抓握着断剑,她喃喃自语。
随后,手中的宽剑在眨眼之间,便成了一块锈蚀的废铁,随手一丢,锈剑重归泥土:
“走吧。”
仿佛做了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她说道。
“前辈这是……”
“给他们一个警告而已。”
女道人声音平静,毫无波澜:
“昔日,玄均观祖师赤松子曾言,诸子百家流传百世,只可为学说,不可为人。人有欲而学说无涯,观学说,知晓其天地。可若观人,仅是皮囊。所以……天罡。”
道人下意识的躬身而立。
女道人的声音不疾不徐,可却发人深省:
“诸子百家如此,你我亦如此。”
“晚辈受教。”
“那就回吧。”
女道人重新看向了西边良久,最后摇了摇头,朝着伊川的方向而去。
袁天罡并未跟随,只是站在原地躬身一礼:
“晚辈恭送。”
她没答。
只是消失在了斑斓的星光之中。
……
复县。
“为何魔蛊妪、巫僵尊者还没到?七名剑儒可有消息?……其他人呢?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咱们的人错过了时间还是什么?去查!!”
正厅之中,原本一副儒雅之风,智珠在握的中年人罕见的出现了一丝焦躁。
这时,屋外走进来了一人。
正是卢文赋。
年轻的公子哥看到了中年人那焦躁的模样,诧异的问道:
“七叔,怎么了?”
“……文赋啊。”
见是侄子来了,中年人眉宇间的焦躁稍褪,问道:
“东西可都收拾好了?”
“嗯,已经收拾好了,明日一早便出发。”
听到卢文赋的话,中年人点点头:
“好,此次江南出仕,首当保全自身,知晓么?家里给你的拜会名帖可都收好了?”
“七叔放心,收拾妥当了。”
“嗯,到了之后便直接去拜会人家,这些人俱是在江南德高望重之辈,哪怕那边局势有变,你只要在他们那亦可保全自身,行事踏实一些,莫要让伱爹娘担忧。”
“知道了,七叔……这是怎么了?”
卢文赋一边答应,一边反问。
“是咱们的人出了什么差错么?……难不成,杜家子他们没留下来?”
“……”
中年人无言以对。
只要摇摇头:
“七叔联系的那些高手,本该是昨日或者今日落日时分便要去阻拦那些流民,把人给带回来。但现在无论是放出去的探子还是这些人,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
“那那些显锋军呢?孙华那边可来了消息?”
“也无有。”
说到这,中年人的脸上出现了一抹冷笑:
“呵,俱是乱臣贼子,吃里扒外的东西。这孙华……我看也差不多了。”
“……那这伙流民该怎么办?会不会出现什么差错……比如说崔家派人来增援了?”
“他们的人还没到河东。”
中年人摇头:
“不过,有句话你说的不错。到现在还没消息传回来,此事……确实不太对劲……也罢,你且去安顿吧,早些休息,明日不要耽搁了赶路的时辰。这些事你还小,就不要掺和了。”
他说完,对卢文赋摆摆手,直接往书房的方向走去。
来到书房后,取出了一份双亲纸,手执玉笔,唰唰唰的开始写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