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极品小鬼卒 > 第129章 撕
“呵呵,蠢货!”
李师师把画卷放到桌子上,全场人全都睁大眼睛死死盯着画卷,
随着画卷展开,每个人呼吸越来越重,这跟刚才撕碎那一卷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懂行的人了解更多,他们感觉这一幅更像唐伯虎真迹!
“不可能,这肯定是仿制的!”
杨白花也有点功底,他自然也能感觉到,失声大叫。
古天风和几位古玩协会专家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他们接触几十年古玩字画,对于真迹有种超乎寻常的直觉。
他们感觉事情可能有变,跟他们想的不一样,几人急忙带上白手套,走上前去,用放大镜细细查看起来。
李师师在一旁小脸紧张的发白,紧紧拉着木天衣袖,木天给她一个温和小脸:“放心,肯定假不了。”
“怎么会这样!”
“原来传闻是真的!”
“这张才是唐寅真迹!”
几人看了整整半个小时,越看越震惊,越看越惊喜。
那位女性书画界专家突然疑惑道:“咦……这钤印怎么有点新的感觉?”
“啊,这个我这几天在临摹这幅画,屋里潮气大了一点,加上展开时间长的缘故吧。”李师师急忙解释道。
“哦?”
这位专家拿着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印泥来,十分钟后,点头说道,“我们都知道唐寅是明宪宗成华年间出生,那时的印泥开始用油调和,这印泥红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很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这个印章正符合这个特点。这印章更加印证了这是真迹无疑!”
李师师奇怪的看着木天,这明明是他刚刚盖的印章,怎么就跟几百年前的一样?她确信这位女专家不可能说谎的。
木天直视李师师的目光,侵略性十足,把李师师看到一脸羞恼,也懒得追究了。
“古大师,到底怎么回事,你倒是给我们说说啊!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安奈不住了。
古天风声音激动:“我敢保证,这才是唐寅真迹!”
杨白花脸色跟吃了大便一样,整个人僵在那里,这变得也太快了。
“古大师,有什么证据吗?”汤饼成脸色变得很难看,这要是真的,那就说明他们那是假的了,今天这脸就丢大了。
“大家有想看的先上来查看一番,我再说,你们会更明白。”
古天风先让众人上来都观摩了一遍画作,等众人落座,接着说道:“好,那我就说说吧。”
“先前那幅《春树秋霜图》很多书画方面的专家都鉴定过,还有人临摹过,曾有人提议过,这画跟唐寅的风格有差别。都知道,唐寅一生落魄,画中都带着一种愤懑的情绪。”
“而那副画却带着一种平和,看破世事的心态,很不符合唐寅的心态和处境。还有一两处很细微的细节,也跟唐寅画风略有不同,可人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齐白石大师的真迹也会有细微差别,也就是说那张是唐寅真迹可能性为九成九,这样就足以认定一幅画为真迹。”
“我当时在鉴定时持着保留态度,剩下那些专家一致认定这是真迹,都在鉴定证书上签字了,我想了想还是没签。”
古天风说道这,喝了口水,这个时候已经有工作人员在给古画做碳十四鉴定。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伯虎有一位好兄弟,画功也不错,临摹技艺很高,不过,他没有名声。唐伯虎在画《春树秋霜图》时,那位兄弟也跟着画,两人画的几乎一模一样。唐伯虎当时灵机一动,就把他兄弟画拿过去,盖上自己钤印当做自己的画来卖。那幅真迹就被他兄弟得到了,没想到这件事是真的,而且这幅真迹流传了下来。”
“至于那幅假的《春树秋霜图》,估价的话,最多值三十万。”
古天风的话人众人恍然大悟,再看木天的目光带着敬畏,这是对强者的敬畏!
这个故事李师师从木天口中听过,只是版本不一样,很明显,她觉得古天风的更可信一点,木天说的太神话。
“碳十四鉴定结果出来了,是明朝的画作!”
工作人员的话再次证明了这画是唐寅真迹。
杨白花感觉自己被五雷轰顶,一屁股坐到地上,那作为赌注的两亿是一部分货款,再加上这本来应该卖三亿的《春树秋霜图》,一共是五个亿,就这样被一句话给弄没了。
“木天,肯定是你耍诈,你们全都联合起来设的局骗我!”杨白花疯了般指着在场的人大骂。
在场人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尤其是那几个想拍画的,更是阴沉的可怕,你用假画想骗我们钱,还骂我们骗子。
“别以为你们杨家是四大家族就了不起,狂蒙拐骗你们还有理了!”
“怎么,想仗势欺人?以后你们杨家生意我们不接就是了。”
“无知小儿,愚不可及!”
“你杨白花以后别踏足古玩界,我们不欢迎!”
汤饼成一看不好,上去抱住杨白花就往外拖,这一下给杨家暗地里竖起了不少敌人,再加上古天风那个封杀令,这一两年,杨家日子肯定不好过。
“这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汤饼成心中对杨白花腹诽不已。
闹剧结束。
“李小姐,你的这副《春树秋霜图》要拍卖吗?”煤老板问道。
下面人目光热切起来,这可是确定无疑的真迹。
“啊!”
李师师慌忙摆手,这画是木天的,她不能帮忙做决定。
木天说道:“卖!李小姐同意拍卖,这些钱也将捐给李师师基金会。”
李师师惊讶的看着木天,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心情,这可是三个亿,就这样随随便便就捐出来了。
他知道木天是因为自己才这样做的,心中感激的同时,又有几分窃喜。
“李小姐真是位大慈善家,好人有好报!”
“你看他们多般配,看着很有夫妻相。”
“你们什么时候喝喜酒,记得一定给我发请柬。”
“我也要!”
在场人都开始起哄,一时间气氛很融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