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丝绸、茶叶保护法
松江,西城区工业区内,广盛纺织公司。
作为一家
广盛纺织公司最引人称道的并不是他们的织布技术多好,其实他们的织布技术也就普通水准,采用的是李氏制铁公司生产的织布设备,能够生产各种标准规格的机制布匹。
质量和成本上没有领先竞争对手太多,但是也没有落下多少,属于行业中游水平。
广盛纺织公司之所以能够
采用同样规格的布匹,同样的染料,但是他们印染出来的布匹就是质量更好。
颜色更加鲜明,不褪色,而且价格还能够做到更低,而且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流行花样,频繁推陈出行各种新式花样的布匹,再把布匹通过渠道商,销往江南本地市场里的消费者。
广盛布,
花样足够新,而且啥样的都有,能够让诸多女性消费者们做一身新式花样的衣服,而且价格也不贵,性价比很高。
独特的印染工艺,新式花样繁多,性价比高,这是广盛纺织公司生存的基础
不过
但是布匹质量如何,除了织布本身的工艺外,也和棉纱的质量息息相关。
今年随着汉天机械公司
如此也就导致了广盛纺织公司
也不用和那些包揽了纺纱织布印染三大工艺的大型综合纺织公司们一样,还需要订购新型纺纱设备,然后才能够及时跟进新技术。
他们只需要订购新式棉纱就行了
只是汉天机械公司正式推出新型纺纱设备也就一年不到,市面上采购了这种设备并成功量产的纺纱厂还是不够多,并且大部分还都是那些大型综合纺织公司自己的纺纱工厂。
这些大型纺织公司旗下纺纱工厂,人家生产的棉纱一般都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一般不会流向市面的,更不会大量供应给其他织布印染工厂那都是竞争对手
广盛纺织公司想要获得新式棉纱,就只能
只是广盛纺织公司想要找到和合格的独立供应商其实也不容易别看市面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棉纱工厂很多,但实际上有资格成为广盛纺织公司供应商的并不多。
质量、成本,光是这两样就足以排除掉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各种所谓棉纱工厂了。
因为市面上的大量独立棉纱工厂,其实大多实力都不怎么样小型、微型棉纱工厂,甚至是家庭作坊。
普遍存
棉纱产业作为棉纺产业里的第一大类产业,看似门槛低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搞,但实际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棉纱工厂都是家庭、微型工厂模式。
要么是一家子几个人的家庭作坊,要么是十几个,多不过几十个人的小型,微型工厂。
毕竟纺纱的门槛是真的低很多家庭作坊里的纺纱,甚至都不用什么水力动力,更别说什么蒸汽机了,人家就用二十几年前的人力纺纱机,虽然效率不高,产量低,人均产值特别低但是人家又不是真的搞什么大工厂,只是自己搞个小作坊混口饭吃而已。
这些小型乃至微型的棉纱作坊、小工厂,通常也不给那些大工厂供货质量和价格都不行,达不到大工厂的要求,他们一般都是直接面向消费市场,或者是同样家庭作坊模式的小微型织布作坊,或者干脆直接卖给本地的农村消费者。
依靠本地优势生存
棉纱直接卖给消费者,这种事
当代大楚帝国里不少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村妇女农闲之余,依旧会自行织布,最后做成衣服给自家人穿。
虽然市场上的成品机制布已经很便宜,但是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依旧算得上昂贵,因此当地的大楚帝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里,农民家庭里的妇女们,依旧保留了自行织布的传统反正他们自己的时间也不值钱,能够省下多少是多少。
倒是自行纺纱变的很少了,因为工厂生产的棉纱,实
这背后还涉及到棉花价格,棉花进口等多种因素,如今的北美以及印度地区都是大楚帝国的棉花重要进口产地,尤其是是印度那边大楚帝国花费了巨大的力气
如今大楚帝国每年进口的棉花数量巨大,而且进口价格非常的便宜。
从印度进口的棉花,
所以,现
顺带一提,大楚帝国从来没有
最终官方正式出台了丝绸相关技术的出口禁令,包括桑树种植、蚕种外流、蚕养殖技术、丝绸纺织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保护法令。
也禁止国内企业从国外进口蚕茧、生丝、丝绸等。
基本上
这就是承顺二十六年正式推出的“丝绸保护法”。
这是国内官方为了保护国内蚕农所作出的保护事关数千万蚕农的口袋问题,哪怕看似不合理的做法,也会变得合法合理
帝国鼓励允许大规模进口棉花,但是却不允许大规模进口蚕茧,生丝,丝绸
毕竟这玩意是两码事棉花是大众消费品,同时机制布匹也是大宗出口货物,进口棉花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也会加工成棉布再出口。
但是丝绸不一样,这玩意是奢饰品。
再者,随着帝国经济
整个欧洲的丝绸消费能力,还不如松江府里的西城区一个区呢
出口少,大部分都是内部消化了,但是丝绸也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这玩意属于奢侈品,不需要通过大规模进口蚕茧、生丝来压低丝绸价格,然后满足民众所需
大楚帝国官方,可没有什么觉悟要让民众们穿上便宜实惠的丝绸
大楚帝国官方宁愿让丝绸的价格保持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会出台丝绸保护法这么奇葩的法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保护国内蚕农的利益而已。
不仅仅有丝绸保护法,还有类似的茶叶保护法过程差不多,前些年有些人
国内多少地方都指望着靠茶叶这种经济农作物
虽然王图已经从河源府调离,
开什么国际玩笑,他就是
你搞茶叶进口,摧毁当地茶叶经济,这是打人家王图的脸面
而类似王图这样力挺茶叶保护法案的地方官员可是数不胜数,尤其是
最终,茶叶保护法就正式出台成为了法律。

棉纺工业是力挺棉花进口的,因为这样他们才有廉价优质的棉花可用。
同时国内大量关注粮食安全的官员以及农业专家们,也普遍支持棉花进口因为
就和早些年的江南地区一样,随着纺织业的兴起,一度出现了棉花吃人的现象,最后棉花大规模进口,棉花价格回落,同时官府加大了粮食种植的监管以及扶持,这才扭转了局面。
因此,现
这也导致了国内种植棉花的益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到现
这土地,也是有成本的,人家农民也不傻
这一系列的现象,最终又导致了棉纱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这也是国内无数小微型棉纱作坊、工厂的生存基础。
作为对比,成品布匹
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经济持续

但是
只不过按照大楚帝国目前的经济
这一系列的现象,也导致了目前大楚帝国里的纺织行业,尤其是纺纱行业里,绝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微型工厂的模式而存
而能够做到真正工业化生产,参与剧烈市场竞争,为那些大型织布企业棉纱的大型棉纺工厂,其实也不多。
看似门槛很低,但实际上门槛非常高。
对供应链,对工厂管理,技术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要求
这不是说棉纱很难做,而是想要做出来成本足够低,质量还靠谱的棉纱不容易
这行业是属于非常典型的竞争激烈,毛利低的行业,
随便来个人砸钱进去从事棉纱行业,到最后质量和成本很难和安华纺织公司这种玩了二十几年棉纱的专业棉纱工厂相提并论。
广盛纺织公司想要购入新式棉纱的话,也只能找安华纺织公司这种专业棉纱工厂。
当然,人家也不只有安华纺织公司一家供应商,他们还有其他几家供应商呢,只是其他几家棉纱供应商现
即便如此,新式棉纱的供应也非常麻烦,价格高不说,而且供应非常不稳定,搞的他们连稳定生产新式布匹都不能。
因此当他们听到安华纺织公司正
该公司明确表示如果考察情况能够让他们满意的话,广盛纺织公司将会给安华纺织公司一个超级大订单
对此,安华纺织公司高层是非常重视,而这种重视最终又传递到了其他部门,尤其是负责维护保养新式机械设备的机修科,就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公司高层的压力。
哪怕是刚入职的孙旭,都是开启了天天加班的模式
对此孙旭倒是没什么怨言,甚至还挺高兴的为啥
因为人家给加班费啊
平常时候加班费都是基础薪资的一点五倍呢,法定节假日的话更是双倍工资,孙旭琢磨着按照这么个加班情况下去,自己第一个月的薪资,搞不好能够达到十二三楚元。
就冲着一个月十多楚元的薪水,哪怕天天加班到半夜,孙旭都乐意的很
打工人嘛,谁不是为了多赚点钱啊,只要给钱,加班不算啥。
不管是十七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人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这不是有话这么说的
月薪二三十万,老板是我爹,您说咋地就咋地,跪着加班都成
月薪两三万,老板是我兄弟,好兄弟一起扛,加班都不是个事
月薪两三千,老板是我儿子,看着都烦,加个屁班,滚一边去
月薪两三百,老板是把他挂路灯上风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