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荒天之下 > 六百九十八、竭棰 高命
鬼修,传说是修仙时代的特有修士。</br>大荒古籍称此类修士群体为:竭棰修士。</br>………</br>二人笑罢,提身绝影,一者催动古灵力,一者直接调动此地光气,立掌相对。</br>掌对如峡。</br>双掌隙缝之间,气立如浪,互对相峙。两峡鼓浪,双掌掀涛。</br>一个要疏浪吞彼,一个想决涛淹敌。</br>但见来者身后,漫天光气盘飞,倒卷如飓风,如羊角,倾落其身。一派“庐山瀑布,银河落川”之象。</br>青丝三千,狂飞漫舞。</br>来者是大鹏借海运,占尽天时地利。宣声纵有古灵力,相形之下,颓势立现。</br>宣声自知不敌,奋起一力,莽冲刹那,将来者倾覆的光气推开咫尺,旋踵后跃避开。</br>见来者收手,宣声方甩手拂去肩尘“我道天下何人,能让我从心底恐慑。”</br>“原来,是一鬼修!”言语中,半点畏惧也没有。</br>来者不怒不躁,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宣声“顾圣人,啊,不。宣圣人,你很了解竭棰之法?”</br>“阁下知道我的来路,我却还不知道阁下的身份。”宣声负手昂立。</br>“主客门,高命。”高命轻笑。</br>宣声魔瞳微缩“主客门?——你是主客门修士!?”</br>“是不是很惊讶。”高命踱步上前,绕宣声转上三转。</br>“主客门老祖墨微于明末牺牲自己,在拯济苍生、安民宁时的同时,也令主客门失去了至强修士。失去了往日的地位。”</br>“在昔贵今卑的落差下,在失威无势的处境中,主客门修士,大多心怀不甘。”</br>“于是,歹念一起,苍生无辜。呵呵。做为主客门仅剩的那么一两个幸存者,我当然知道,是商国一手将主客门推向覆灭。”高命停下脚步,定定审视宣声。</br>“传闻主客门以人炼蛊,以血为盆,以肉为坑,炼而养之。最终招致四大宗门出手,一宗尽灭,传承断绝。传闻……是假的?”宣声端详着高命。</br>“真的。——主客门当初,确实是以人炼蛊,商国不仅教唆有力,更是推波有功;我修竭棰之法,倒另有原因。”高命澄清过往。</br>宣声不在乎主客门过往云烟,他只问自己在乎的“你和商国是一伙的,还是和泰西?”</br>“和谁不重要,各取所需而已。”高命简短回答。</br>“这里,很适合鬼修?”</br>“当然。我舍去肉身,难道就是为了成一个鬼?”高命长发微摇,圆眸绽光,气势逼人。</br>修仙时代的鬼修,最初想的与所有修士相同,都是证得大道。</br>那个年头,莫说舍弃肉身去求一道,便是斩去感知、决断灵识的修仙方法,也有人尝试。</br>只是肉身很丰满,鬼修却舍弃了。</br>想法很完美,现实却差了毫厘。</br>于是鬼修失之千里,成了不人而鬼的存在。</br>鬼修虽难身死,其道却极为不明。</br>高命一副“能证大道”的样子,和天地间最初的那批鬼修如出一辙。</br>可是。鬼修已没落万载有余,若非典籍可考,简直要沦为乡野传说了。——这条羊肠小道,不单行路难,更有白蛇盘。</br>他高命凭什么?</br>有何倚仗?</br>在明知自古以来,从未有鬼修证得大道的前提下,依旧雄心勃勃地修习竭棰之法……</br>宣声想知道,高命是否有三尺剑,剑斩白蛇。</br>可惜,他没机会。</br>“走吧,我留在这里。你却不适合。”高命拍拍宣声肩膀,向深处进发。</br>形势不如人,宣声也不挣扎,只是风趣而笑,快意对曰“走。不知高兄这一路,可愿做我之樗里疾?解囊除惑。”</br>高命仰面轻笑“好说。——不过,我可不是智囊。”</br>“别误会。并非某无智,只是我非囊。——有何不解?”</br>“你,有多了解古灵力?”宣声问出一个并无期望的问题。</br>关于古灵力的记载,无论是私家之撰,还是宗门典籍,亦或者是国之书库,都可谓牛毛之多,夏森之丰。</br>问这个,是因为那些已有之答,不足以解宣声现存的困惑。</br>并无期望,是因为,这个问题千年万年都未去琵琶、露全貌。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br>“说来,我还真有些体会,是古来未有的。”高命一语惊人。</br>宣声呼吸微乱“什么?”</br>古灵力,关乎他能否彻底炼化顾玉成肉体,更关乎他的境界稳定。</br>由不得魔头沉不住气。</br>“古灵力,很适合我们鬼修哦。”高命嘻嘻一笑,正如五陵公子、温良子弟。</br>“换句话说,肉身为阳,精神为阴,皆为灵力。肉身,是阳灵力。古灵力,便是阴灵力。——而这人道,这壹方天地,便为阴域,人道阴域。”</br>“以实为灵,以虚为灵……”宣声若有所思。</br>将肉体看做灵力,是竭棰之道的核心理念。</br>传说中的修仙界也好,而今的修炼界也好,都将实体的肉身看做盛纳灵力的器皿。是器。</br>而竭棰之法,则认为天地皆灵。肉身亦是。</br>如此看,似乎并无不妥。</br>可这违背阴阳之理。</br>有实才有虚,有阴才得阳。</br>体为阳,神方虚。实为阳,魂方阴。</br>肉体若与精神也好,元神也罢,都看成“灵”,看做“近虚之力”。</br>那么,阴和阳呢?</br>竭棰修士却认为,大道,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br>灵者为一。</br>阴阳为二。</br>阴与阳,阴阳统一,此为三。</br>在理论上,竭棰修士又一次躲避了“矛盾”的处境。</br>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意外。</br>舍弃肉身的竭棰修士,猛然发现,修仙,是从低向高,从地向天,从万物向道。</br>而非竭棰修之。</br>天地二境,与“万物”并生之境。</br>悟道凝鼎二境,步入“三”之境。</br>阴阳二境,是为“二”之境。</br>太一,修入“一”之境。</br>凡人入大道,自然是从万物归三,从三归二,从二归一,从一归有,从有归无。</br>没有哪个修士,能够在“三”的境界,舍弃“万物”之境。</br>悟道境,开始用五行灵力。凝鼎境,开始调动天地之象。但他们都没有舍弃天地二境界的任何基础点。</br>竭棰之法却不一样。</br>竭棰之法,需要修士灵魂质变为元神后,舍弃肉身。</br>这是因为,相较于能调动灵力的肉身,能够修炼精神力的元神,更接近竭棰之法中“灵”的概念。</br>当然,那个时候的天地,还是修仙的天地。今古不一。</br>只是这一招棋,远不在大道的棋盘上。</br>一柄道尺,三十丈成大道的话,一丈不是大道,二十九丈也不是。</br>但只要从一到三十,没有截断,就有成大道的可能。</br>可若你竭去一丈,便是竭去半尺,那也不再有成大道之机了。</br>所以,竭棰之法进步虽速,上限却是不触大道的。</br>这就是修仙时代,鬼修存在而不兴盛的最大原因。</br>除了第一批以身试错,以己论道的竭棰修士外。后来的竭棰者,大多是穷途末路,破罐子破摔,死马当活马医之徒。</br>眼前这个高命,竭去了肉身,难道不知道自己已与大道有了一线不可至的隔阂?</br>宣声能想到这些,高命自然不可能想不到。</br>“古灵力的奥秘,以及你想要解决自身的短板,答案就在竭棰之法中。”高命交出结论。</br>宣声不屑一顾。</br>别看在这人道阴域里,宣声斗不过他高命,可也只是在此。别看此时高命有太阳境界,可也止步于此。</br>